新闻资讯
News在全球低碳转型与工业智能化双重浪潮下,聚结器行业正经历从“设备供应商”到“系统服务商”的战略升级。2024年上半年,全球聚结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9.2%,其中亚洲市场贡献超40%增量。随着氢能储运、碳捕集利用(CCUS)、半导体制造等新兴领域需求爆发,行业竞争焦点已从传统性能参数转向场景化解决方案能力。
根据Frost & Sullivan最新报告,2023-2028年全球聚结器市场将保持7.5%的年复合增长率,其中:
亚太地区(尤其中国、印度、东南亚)因石化产能扩张、环保政策加码,增速达11.3%;
欧洲市场受能源危机影响,天然气净化设备需求激增,带动聚结器进口量增长18%;
美洲聚焦页岩油气与氢能产业链,模块化、耐高压产品占比提升至65%。
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头部企业加速本土化布局:
美国Parker Hannifin在印度投建第三座滤芯工厂,专注天然气净化产品;
中国中材科技在沙特设立合资公司,瞄准中东油气田采出液处理市场;
欧盟通过《净零工业法案》,要求2030年前关键环保设备本土化率超50%,倒逼企业调整供应链。
1. 超浸润材料突破分离极限
浙江大学团队研发石墨烯改性聚结滤材,对粒径<1μm的油滴分离效率达99.5%,较传统材料提升20%;
杜邦公司推出耐300℃高温的陶瓷基聚结器,攻克地热发电系统蒸汽杂质分离难题。
2. 数字孪生赋能全生命周期管理
西门子与埃克森美孚合作开发聚结器仿真系统,通过实时数据模拟预测滤芯寿命,维护成本降低30%;
国内初创企业“清流科技”推出AI诊断平台,可根据压差波动智能推荐替换周期,准确率超92%。
1. 氢能产业链爆发式需求
氢气纯化:电解水制氢过程中,聚结器用于脱除碱性电解液气溶胶,国内国氢科技已实现5Nm³/h级设备国产化;
加氢站压缩气体脱水:日本JFE工程验证,采用多层梯度聚结技术可将露点降至-70℃以下,满足燃料电池车要求。
2. 半导体制造关键环节突破
高纯电子化学品过滤:科百特推出PTFE超净聚结器,用于光刻胶杂质分离,洁净度达CLASS 1标准;
晶圆厂废气处理:应用静电-聚结复合技术,对0.01μm级半导体工艺废气颗粒截留率超99.9%。
1. 全球碳关税倒逼技术升级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石化行业纳入首批清单,推动企业采购高效聚结设备降低碳排放强度;
中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要求油气企业2025年前全面安装VOCs回收装置,催生20亿元级聚结器改造市场。
2. 资本涌入催生产业整合
2024年上半年行业发生14起并购,同比增加56%,典型案例包括:
美国伊顿集团收购德国聚结器厂商Hengst Industrial,补强氢能业务线;
高瓴资本领投中国膜科技企业“滤能新材”C轮融资,估值破50亿元。
专利封锁加剧:海外企业对超疏水材料、仿真算法等核心技术实施专利壁垒,国产替代需突破“卡脖子”环节;
关键材料依赖进口:高端PTFE、碳化硅陶瓷基体仍依赖杜邦、CoorsTek等供应商,2023年进口占比达68%;
标准体系碎片化:各国对聚结器性能认证要求差异显著,出口企业合规成本增加15%-20%。
场景化研发:针对氢能储运、半导体等高端领域开发专用型产品;
一体化服务:提供“设备+监测+耗材更换”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低碳制造:采用绿电、再生材料降低产品碳足迹,应对ESG审查;
数据资产沉淀:积累不同工况下的分离效能数据,反哺技术迭代。
结语
聚结器行业正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在碳中和目标与工业精密化需求驱动下,企业需跳出“单一设备制造”思维,向“分离技术平台服务商”转型。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160亿美元,而能否抢占氢能、半导体等战略高地,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的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