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与工业智能化浪潮下,聚结分离滤芯的应用边界持续拓宽,行业竞争从技术单点突破转向全产业链协同。随着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环保设备需求的爆发,以及欧美企业加速技术输出,行业呈现出“全球化扩张”与“本土化深耕”并行的新特征。
据国际咨询机构Frost & Sullivan统计,2024年东南亚聚结分离滤芯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2.3%,远超全球平均水平。驱动因素包括:
制造业转移:越南、印尼等国承接石化、电子产业产能,配套环保设备需求激增;
能源转型政策:沙特“2030愿景”、阿联酋“2050零排放战略”推动油气田废水处理设备升级;
基建投资加码:印度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招标量同比增长25%,催生滤芯替换需求。
典型案例:
马来西亚某石化园区引入中国厂商定制化聚结滤芯解决方案,成功将含油废水处理成本降低40%,回收油品纯度提升至99.2%。
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和成本压力,全球头部企业加速供应链区域化布局:
区域产能扩张:
美国Pall Corporation在印度建设亚洲第三大滤芯生产基地,主打耐高温型产品;
中国浙江菲尔特在沙特合资建厂,瞄准中东油气田改造市场。
材料国产化突破:
中国量产高精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打破日美企业垄断,成本下降30%;
巴西研发棕榈纤维基生物可降解滤材,获欧盟环保认证。
针对不同市场的环境特点,厂商推出“定制化”技术方案:
高湿度场景:东南亚厂商开发防霉涂层滤芯,耐受湿度>90%的湿热环境;
高盐雾场景:中东企业采用钛合金骨架+陶瓷复合膜,抵抗海水腐蚀;
小型化需求:非洲市场推出便携式聚结分离装置,适配分布式油田作业。
技术亮点:
德国某企业推出AI驱动的“动态分离滤芯”,可根据油水比例自动调节孔隙密度,分离效率提升50%。
各国环保法规与行业认证体系的差异,成为企业出海的关键门槛:
欧美市场:需通过ISO 2941(抗破裂性认证)及REACH化学品合规性审查;
中国市场:2024年新版《高效油水分离滤芯性能标准》增设循环寿命测试;
新兴市场:印尼、泰国等强制要求本土化率超40%方可参与政府项目投标。
行业头部企业正通过两大策略构建壁垒:
全生命周期服务:
提供“滤芯回收-再生-数字化管理”闭环服务,客户粘性提升;
壳牌与西门子合作推出油水分离系统能效优化订阅服务。
技术开源联盟:
欧洲成立“绿色过滤联盟”,共享可降解材料专利池;
中国企业牵头制定《聚结分离滤芯智能运维国际标准》。
结语
聚结分离滤芯行业的全球化竞争已进入“深水区”,区域性需求分化、技术本土化与供应链韧性成为制胜关键。未来,具备快速响应场景需求能力、并能在全球合规框架下整合资源的厂商,有望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