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更新时间:2025-10-30航空煤油过滤分离器行业加速绿色技术研发,助力航空产业链减碳。在滤材环保化方面,中材科技研发的可降解聚乳酸滤材,废弃后 3 个月内可自然降解,较传统滤材减少 90% 固废污染,且过滤精度达 1μm,已在上海浦东机场油库批量应用,年减少固废处理成本超 120 万元。
设备节能改造成效显著,江苏滤达环保推出的节能型过滤分离器,通过优化内部流道与电机设计,单台设备年耗电量降低 1500 度,在国内 50 家炼厂投用后,累计年节电超 75 万度,相当于减少碳排放 560 吨。此外,余热回收技术逐步应用,西安某企业将设备运行中产生的余热回收用于加热航煤,降低航煤加热环节能耗 30%,获多家机场青睐。
不同应用场景的差异化需求,推动设备定制化发展。在高原机场场景,针对低气压、低温环境,青海某企业研发的高原专用过滤分离器,采用特殊增压系统与低温启动装置,在海拔 4000 米以上地区可稳定运行,设备故障率较普通产品降低 60%,已在拉萨贡嘎机场、昌都邦达机场投用。
在 SAF 混合加注场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联合企业开发的多比例适配设备,可灵活应对 0-100% 不同比例的 SAF 混合燃料,分离效率稳定在 99.7% 以上,在广州白云机场、杭州萧山机场 SAF 加注站试用后,获批量采购订单。针对小型通航机场,河北某厂商推出的紧凑型设备,体积仅为传统设备的 1/2,安装空间需求减少 50%,适配小型机场有限场地条件,市场占有率超 45%。
政策持续加码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工信部将符合环保标准的过滤分离器纳入 “绿色制造产品目录”,企业可享受税收减免与资金补贴;地方层面,广东对采用环保滤材的企业,给予每吨航煤 0.3 元的生产补贴,北京则对节能型设备采购提供 20% 费用补贴。
政策驱动下,2025 年上半年绿色过滤分离器销量同比增长 55%,占整体市场份额升至 42%。同时,行业标准不断完善,《航空煤油过滤分离器环保评价规范》新增碳足迹核算要求,倒逼企业进一步提升绿色属性,目前已有 32 家企业产品达到环保最高等级。
当前行业仍面临绿色滤材成本较高、部分特殊场景定制化技术不成熟等问题。但随着技术规模化应用与研发深入,预计 2026 年可降解滤材成本将降低 30%,特殊场景定制化设备技术成熟度提升至 90%,推动行业在绿色化、定制化道路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航空业绿色转型提供更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