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News 更新时间:2025-10-31
更新时间:2025-10-31民航复苏与国产大飞机量产的双重引擎下,航空煤油过滤分离器行业正迎来爆发期。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市场规模将攀升至 49.8 亿元,同比增长 16.9%,其中国产产品市场份额有望突破 45%,行业格局正从外资主导转向自主可控。
行业增长动力呈现多元分化特征。在应用领域,民用市场仍占主导地位,2025 年规模预计达 40.5 亿元,但军用市场以 19.2% 的同比增速持续领跑,歼 - 20、运 - 20 等新型军机列装催生大量高端设备需求。从需求类型看,MRO(维护、维修与大修)市场已连续三年成为核心增长极,2025 年规模将达 27.5 亿元,占比 55.2%,ARJ21 机队进入翻修期更带来超 3.2 亿元增量空间。
长期被美国 Pall、霍尼韦尔等外资品牌占据的市场格局正在改写。2024 年国产产品市场占有率已从 2020 年的 22.1% 跃升至 38.7%,航发科技为 C919 配套的 AFS-300 型过滤系统实现全机队装机,单机价值达 9.2 万元;中航机电的可重复清洗式过滤器在运 - 20B 上应用,寿命较传统产品延长 40%。以新乡利菲尔特为代表的企业则通过五级过滤系统升级,将脱水效率提升至远超离心法的水平,适配机场油库、加油车等全场景需求。
行业正加速向 “超精过滤 + 智能监测 + 绿色材料” 转型。欧洲航空安全局 2025 年新规将杂质含量标准收紧至 0.1ppm 以下,倒逼企业开发集成光学检测的智能设备,此类产品单价可达传统设备的 2.3 倍。中材科技推出的纳米纤维复合滤芯过滤效率已达 99.98%,压降降低 15%,已在东航、南航机队试装。同时,哈氏合金等高端材料渗透率提升至 43%,生物降解密封材料应用加速,推动单台设备年减碳量达 412 吨。
政策端的强链补链战略与适航认证升级形成双重支撑。中国商飞明确 2028 年前航空燃油处理系统国产化率需达 80%,预计 2030 年高压分离器本土采购规模将达 47 亿元,国产替代进入黄金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