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News

crumbs-icon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航空煤油过滤分离器行业构建全价值生态

time-icon更新时间:2025-10-31点击次数:123456 来源:牛彩霞

在全球航空业复苏与产业链深度整合的双重推动下,航空煤油过滤分离器行业正突破单一产品竞争局限,迈向 产业链协同创新 + 后市场服务升级 + 国际标准话语权争夺的全价值生态构建阶段。2025 年,行业产业链协同项目投资规模超 15 亿元,后市场服务收入占比首次突破 30%,国际标准参与度较 2020 年提升 45%,行业发展逻辑从 产品销售转向 价值共生

产业链协同创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攻坚

航空煤油过滤分离器行业的技术突破已不再依赖单一企业的单点研发,而是转向 上游材料 - 中游制造 - 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共享,加速攻克行业共性难题。

在上游滤材领域,国内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 产学研用协同机制,突破高端滤材国产化瓶颈。例如,东华大学与新乡化纤联合组建 航空滤材联合实验室,针对高性能玻璃纤维滤材的耐温性、纳污容量等核心指标开展攻关,研发的 高硅氧玻璃纤维复合滤材,在 300℃高温下仍能保持稳定过滤性能,纳污容量较进口滤材提升 25%,且生产成本降低 30%。该滤材已批量供应中航油过滤器材、利菲尔特等中游设备厂商,推动国产过滤设备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从 2020 年的 58% 提升至 2025 年的 82%

中游设备制造环节则通过 企业间技术联盟实现优势互补。2025 年,由中航机电牵头,联合 12 家过滤设备零部件企业成立 航空过滤设备产业联盟,制定统一的零部件标准与检测规范,实现滤芯骨架、密封件等关键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与互换。联盟内企业通过共享生产线与检测设备,将设备生产周期从 45 天缩短至 28 天,不良品率从 3.2% 降至 1.1%,显著提升行业整体制造效率。

下游应用端的航司、机场则深度参与产品研发环节,以实际需求反向推动技术迭代。南方航空与中材科技合作开展 基于机场实际工况的过滤设备优化项目,通过分析广州白云机场近 3 年的航煤杂质数据、环境温湿度变化等运营数据,共同研发出 自适应工况调节过滤器,可根据航煤杂质含量自动调整过滤精度,在保证过滤效果的同时,延长滤芯使用寿命 15%。该设备已在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枢纽机场应用,年节省运维成本超 800 万元。

后市场服务升级:从被动维修到全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航空煤油过滤分离器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后市场服务已成为行业新的利润增长极,服务模式从传统的 故障维修升级为 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设备监测、预防性维护、滤芯回收等全流程服务。

在设备监测领域,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了过滤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可视化管理。霍尼韦尔推出的 航滤智能监测云平台,通过在过滤设备上安装压力、流量、温度等多维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并通过 AI 算法分析设备健康状态。平台可自动识别滤芯堵塞、密封件老化等潜在故障,提前 30 天向客户发送预警信息,并提供上门维护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服务全球 200 余家机场,帮助客户将设备突发故障率降低 42%,维护成本减少 28%

预防性维护服务则从 定期更换转向 按需更换,通过精准数据支撑提升服务效率。国内企业航滤科技开发的 滤芯寿命预测系统,基于设备运行时长、航煤杂质含量、过滤流量等 12 项参数,建立滤芯寿命预测模型,可精准预测滤芯剩余使用寿命,误差不超过 50 小时。该系统已应用于国内 53 家中小型机场,使滤芯更换频率从传统的每 3 个月一次,优化为根据实际寿命按需更换,平均每年为机场节省滤芯采购成本 35%

滤芯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成为后市场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2025 年,欧盟出台《航空过滤设备废弃物回收新规》,要求滤芯回收率需达到 80% 以上,未达标的企业将面临罚款。在此背景下,美国 Pall 公司在欧洲建立 滤芯回收处理中心,通过拆解、分离、再生等工艺,将废弃滤芯中的金属外壳、玻璃纤维滤材等可回收部件进行资源化利用,再生滤材的性能可达新滤材的 90% 以上。国内企业也加速布局,中航油过滤器材在河北廊坊建成国内首个航空滤芯回收基地,年处理废弃滤芯能力达 5 万件,回收的玻璃纤维可用于生产低端过滤材料,金属部件回收率达 95%,推动行业实现 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 - 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

国际标准竞争:从被动遵循到主动参与

随着国产航空煤油过滤分离器在全球市场份额的提升,国内企业与机构开始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争夺行业话语权,打破长期由欧美主导的国际标准格局。

在国际标准制定层面,中国航空油料集团联合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航空煤油过滤分离器性能测试方法》标准修订工作。此次修订中,中国团队提出的 “SAF 与航煤混输场景下的过滤效率测试方法”“低温高湿环境下设备性能评价指标8 项技术提案,因贴合全球航空业绿色转型与多元化场景需求,被正式纳入新标准,这是中国首次在航空过滤设备国际标准制定中主导关键技术条款。该标准将于 2026 年正式实施,将推动全球过滤设备测试方法更贴合实际应用场景,同时为国产设备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标准支撑。

在区域标准协同方面,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标准互认合作,降低设备出口壁垒。2025 年,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等 12 个国家签署《航空过滤设备标准互认协议》,对过滤精度、耐温性、安全性等 15 项核心指标实现标准互认。协议实施后,国产过滤设备出口这些国家时,无需重复进行产品检测,通关时间从原来的 21 天缩短至 7 天,出口成本降低 20%2025 年前三季度,国产过滤设备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达 6.7 亿元,同比增长 53%,其中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市场增速超 70%

在企业标准输出方面,头部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技术授权等方式,将自主标准推向全球。2025 年,中材科技收购欧洲过滤设备企业德国科德宝旗下航空过滤业务,将其自主研发的 纳米纤维滤材技术标准纳入收购企业的生产体系,推动该标准在欧洲市场的应用。同时,中材科技还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签署 技术授权协议,授权其使用 航空过滤设备智能监测系统标准,为巴西航空的飞机配套过滤设备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中国企业标准向国际航空制造领域的输出。

随着产业链协同的深化、后市场服务的升级以及国际标准话语权的提升,航空煤油过滤分离器行业正构建起更具韧性与竞争力的全价值生态。未来,能够整合产业链资源、提供高品质后市场服务并主导国际标准的企业,将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推动行业实现从 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标准的跨越,为全球航空业的安全、绿色、高效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添加微信

热线电话:

17772892758 手机手机 17772892758 QQQQ 1047457551 微信微信 17703817847 邮箱邮箱 1047457551@qq.com 地址地址 新乡市牧野区宏力大道9号利菲尔特大厦
Copyright © 2025 利菲尔特(商标:新滤界) 版权所有    XML地图   豫ICP备1800021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