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与能源结构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天然气作为清洁低碳的过渡能源,其产业链的绿色发展备受关注。作为天然气安全输送的关键设备,
天然气过滤器行业正从材料选用、生产制造到运维回收全流程推进绿色化升级,2024年绿色型过滤器市场规模已达23.5亿元,同比增长27.8%,成为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绿色材料创新成为转型核心突破口。传统过滤器滤芯多采用不可降解的合成材料,废弃后易造成环境污染。如今,环保型滤芯研发取得显著进展:北京三聚环保推出的生物降解滤芯,以植物纤维为基材,使用周期结束后可自然降解,降解率达92%,目前已在京津冀城市燃气管网中试点应用;山东奥太推出的可回收金属滤芯,通过优化合金配方提升使用寿命,回收利用率超85%,较传统滤芯减少60%的固体废弃物产生。
生产端节能改造成效显著。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企业纷纷引入绿色制造技术。浙江力诺将生产车间的传统电机更换为永磁同步电机,搭配智能能耗管理系统,使单位产品生产能耗下降18%;苏州安特威建成光伏电站为生产基地供电,年发电量达120万千瓦时,满足车间30%的用电需求,每年减少碳排放约980吨。据行业统计,2024年头部过滤器企业平均单位产值能耗较2022年下降22%,绿色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国际技术对标推动绿色标准升级。相较于欧美国家,国内过滤器行业绿色标准仍有提升空间。欧盟最新实施的《能源相关产品生态设计指令》(ErP),对天然气过滤器的碳足迹、回收利用率等提出明确要求。为对接国际市场,国内相关机构正加速制定《绿色天然气过滤器评价标准》,将从原材料环保性、生产能耗、可回收性等8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目前,已有15家企业参与标准试点,其产品出口欧盟的通过率提升至90%以上。
绿色金融助力行业转型。多家银行针对过滤器企业的绿色转型项目推出专项贷款,利率较普通贷款低1.2-1.5个百分点。2024年,国内过滤器企业获得绿色信贷支持合计达18.6亿元,主要用于环保材料研发、节能生产线改造等项目。此外,3家头部企业成功发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超5亿元,为长期绿色转型提供资金保障。
未来市场潜力聚焦新能源融合场景。随着天然气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如天然气掺氢、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互补供电等场景落地,过滤器面临新的绿色需求。上海交大能源研究院预测,2025-2030年,适配新能源融合场景的专用绿色过滤器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元,占整体市场的比重将提升至30%。业内专家表示,谁能率先攻克新能源融合场景的绿色过滤技术,谁就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