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天然气贸易网络加速互联的背景下,
天然气过滤器行业正迎来国际合作与标准统一的发展新局。2025年,中国天然气过滤器企业参与国际项目数量同比增长65%,通过技术引进、联合研发等方式,国产设备在核心指标上逐步接轨国际标准,全球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标准互认突破 出海通道更畅通
国际标准认证成为企业出海“硬通货”。2025年,国内新增23家通过美国API 12J、德国DVGW认证的过滤器企业,较去年增长40%。其中,中油管道机械的过滤器产品凭借符合欧盟EN 14382标准的核心性能,成功进入德国北溪2号管道维护供应链,订单额达1.5亿欧元。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话语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10家龙头企业,主导制定《天然气过滤器能效评价方法》国际标准,目前已进入草案评审阶段。该标准的实施将使国产设备在能效指标评价上与国际接轨,预计可降低出口检测成本30%。
跨国合作提速 技术融合见成效
中外联合研发攻克技术瓶颈。中国石化与挪威阿克工程公司合作开发的深海天然气过滤器,采用新型纳米涂层技术,在模拟1500米深海环境下可连续运行3年,较传统产品寿命提升2倍,已应用于巴西坎波斯盆地油气开发项目。
海外并购完善全球布局。浙江某过滤设备企业收购意大利百年品牌FILTREC,获得其在欧洲的12个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借助其技术积累,国产高端滤芯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从5%提升至18%。2025年上半年,该企业海外营收占比达42%,较并购前提升25个百分点。
全球需求分化 精准布局抢市场
针对不同区域需求定制产品策略。在中东市场,推出耐高硫、抗沙尘的专用过滤器,占据当地新增市场份额的32%;在欧洲市场,主打低碳环保牌,可回收滤芯产品因符合欧盟碳关税政策,销量同比增长55%;在东南亚市场,高性价比的经济型过滤器成为主流,单价较欧美产品低25%,深受中小燃气企业青睐。
行业专家表示,随着全球天然气互联互通加剧,过滤器行业的国际竞争将从价格比拼转向技术、标准与服务的综合较量。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实现标准接轨的企业,将在全球约350亿美元的市场中占据更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