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南海、渤海等海上气田开发力度持续加大,海洋环境下
天然气过滤器的防腐、抗冲击需求愈发迫切,推动行业向“耐盐雾、抗腐蚀、长寿命”技术方向突破。2025年海上天然气过滤器市场规模预计达28亿元,同比增长67%,防腐技术升级与定制化设计成为企业抢占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海洋工况攻坚 防腐技术实现多维突破
表面处理技术革新提升耐蚀性。针对海上高盐雾、高湿度环境,企业采用“陶瓷涂层+锌镍合金镀层”双重防护工艺,使过滤器壳体耐盐雾腐蚀时间从500小时延长至2000小时以上。中船重工研发的该类过滤器,在南海陵水17-2气田应用中,设备腐蚀率较传统产品下降92%,使用寿命达15年。
密封系统专项优化。海上颠簸工况易导致密封失效,国内企业联合中科院研发的氟橡胶与聚四氟乙烯复合密封件,在-50℃至120℃温度区间内密封性能稳定,压缩永久变形率低于5%。该密封技术应用于渤海某气田过滤器后,设备泄漏率控制在0.001%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深水开发驱动 高端设备国产化提速
水下高压过滤器打破进口依赖。3000米深水气田开发对过滤器抗压强度要求极高,中海油服联合上海过滤设备厂研发的水下过滤器,抗压等级达50MPa,通过国际海洋工程协会(ISO 13628)认证,成功应用于南海“深海一号”气田,单套设备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45%,目前已实现批量生产。
浮式LNG平台适配产品成新热点。针对浮式LNG平台空间有限、工况复杂的特点,企业推出模块化过滤器,集成过滤、分离、监测功能,体积较传统设备缩小50%。浙江某企业的该类产品已配套国产浮式LNG船,在东南亚海上气田项目中完成首航,过滤效率稳定在99.98%。
政策市场双驱 行业竞争格局重塑
政策聚焦海洋能源装备。国家能源局将“海上天然气过滤系统”纳入《海洋油气装备升级专项计划》,对国产化攻关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广东、海南等地出台专项政策,对配套海上气田的过滤器企业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
国际合作拓展市场空间。国内企业通过与挪威阿克、新加坡吉宝等国际海洋工程企业合作,参与全球海上气田项目。2025年上半年,国产海上过滤器出口额达6.8亿美元,主要销往东南亚、中东等海上气田开发活跃区域,出口量同比增长83%。
行业专家表示,海上天然气开发将成为过滤器行业的重要增长极,未来具备深海防腐技术、模块化设计能力及国际认证资质的企业,将在全球海上能源装备市场中占据优势,推动国产过滤器向高端化、国际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