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原材料价格波动与物流成本上升影响,
天然气过滤器行业近年面临不小的成本压力。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本土化采购、数字化管理等方式优化成本结构,不仅实现了利润率稳定,更提升了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数据显示,2024年供应链优化成效显著的企业,综合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2%-18%,竞争优势凸显。
核心原材料本土化突破缓解成本压力。过滤器核心部件如特种钢材、密封材料曾依赖进口,价格受国际形势影响较大。如今,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宝钢研发的耐蚀过滤用钢,性能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标准,价格降低25%;浙江某企业的新型密封橡胶,成功替代德国进口材料,供货周期从45天缩短至10天。2024年,行业核心原材料国产化率已达82%,较2022年提升15个百分点。
数字化管理打通供应链全链路。不少企业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供应链管理平台,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全流程可视化。中油管道机械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120余家供应商资源,建立动态库存预警机制,将原材料库存周转天数从38天压缩至22天,资金占用成本降低30%;四川空分则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精准预测采购量,减少滞销库存带来的损失,库存积压率下降40%。
供应链协同模式提升效率。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采购合作,而是与供应商建立深度协同关系。无锡华光与上游滤材企业共建联合生产线,实现原材料按需生产、即时供应,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部分企业联合组建采购联盟,对通用零部件进行集中采购,采购成本较单独采购降低10%-15%,中小供应商也通过联盟获得稳定订单,实现双赢。
行业人士表示,未来供应链的灵活性与韧性将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维度。随着“双循环”格局的深化,结合本土供应链优势与数字化管理能力的企业,将更能抵御市场波动,在成本控制与交付能力上占据主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