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更新时间:2025-10-30区域布局分化显著,三大产业集群各领风骚
2025 年国内航煤过滤器行业呈现明显区域发展差异,形成三大特色产业集群。环渤海地区依托军机制造优势,聚焦高端军用过滤设备,沈阳航空产业园聚集 18 家核心企业,2024 年军用过滤器产值突破 6.2 亿元,占全国军用市场 66.7%,其研发的耐低温 - 55℃特种滤芯已批量配套轰 - 6K 机型。
长三角地区则主攻民用高端市场,上海临港新片区建成国内首个航煤过滤器检测认证中心,可模拟 12 种极端飞行环境,吸引霍尼韦尔、中航过滤等企业设立研发总部,2024 年民用高端产品产值达 28.3 亿元,占全国同品类 58.1%。珠三角地区凭借电子产业基础,侧重智能化过滤系统研发,深圳企业推出的 AI 智能监测过滤器,可实时预警滤芯寿命,在顺丰航空等货运航司渗透率已达 29%。
低空经济崛起为行业带来全新机遇,飞行汽车对航煤过滤器提出微型化、高集成需求。亿航智能联合广州纤维研究所开发的微型过滤模块,体积较传统产品缩小 65%,重量仅 180 克,可适配 EH216-S 飞行汽车,单次续航过滤效率稳定在 99.2% 以上,已通过民航局适航审查。
数据显示,2025 年国内飞行汽车预计交付 500 架,带动航煤过滤器新增市场规模 1.8 亿元,2030 年这一数字将突破 23 亿元。此外,通航领域需求同样旺盛,新疆、内蒙古等地区通航机场建设提速,2024 年新增通航用过滤器采购量达 1.2 万台,同比增长 41%,推动行业长尾市场加速扩容。
尽管区域发展各具特色,但行业仍面临协同难题:环渤海军用技术向民用转化效率不足,长三角高端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珠三角智能化方案与北方低温环境适配性待提升。为此,工信部正推动建立跨区域技术共享平台,拟制定《通用航空燃料过滤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统一滤芯寿命检测、适配性测试等 12 项关键标准。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区域产业链协同深化与新兴场景需求释放,2025 年航煤过滤器行业整体增速有望保持 18% 以上,区域特色与多元场景将共同支撑行业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