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四季度,全球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产能扩张与掺混政策落地形成共振,航煤过滤器行业需求重心向 SAF 生产端倾斜,跨区域标准适配与低碳技术商业化成为企业竞争关键,市场格局加速重构。 SAF 生产端定制设备成增长核心。随着国内外 SAF 产能密集释放,生产环节过滤需求迎来爆发。针对废弃油脂基 SAF 原料杂质复杂的痛点,新乡利菲尔特为连云港嘉澳新能源定制 “三级预处理过滤系统”,采用抗油脂堵塞滤材与离心分离模块,将原料杂质去除率提升至 99.9%,助力其实现 13400 吨生物航煤出口,该定制设备 2025 年订单量同比增 280%。中材科技则对接国内 SAF 试点机场需求,开发 “掺混专用过滤机组”,可精准适配 1%-2% 掺混比例,在北京大兴、成都双流机场装机后,SAF 加注合格率达 100%,已获后续 20 台追加订单。
跨区域标准适配能力决定市场准入。欧盟 2% 强制掺混政策与国内试点标准差异,倒逼企业提升设备兼容性。霍尼韦尔推出 “全球标准自适应过滤器”,通过可更换检测芯片,既能满足欧盟 EN 14015 标准对 SAF 减碳 50% 以上的溯源要求,又适配国内 GB/T 17878 检测规范,在欧洲市场市占率突破 50%,同时进入国内民航试点供应商名录。深圳航滤科技则开发 “标准转换接口模块”,使传统设备无需整体改造即可适配不同区域标准,帮助中小 SAF 工厂降低出口合规成本 40%,模块销量三季度突破 1500 套。
低碳技术加速商业化落地。在 SAF 全生命周期减碳要求下,过滤器低碳属性成竞争亮点。中航油过滤器材推出 “碳足迹优化过滤系统”,采用再生滤材与光伏驱动运维,全周期碳排放较传统设备降 62%,配套连云港嘉澳二期 100 万吨 / 年项目,助力其产品符合欧盟碳关税政策。无锡滤净科技则实现 “滤芯碳积分兑换” 模式,客户回收废弃滤芯可累积碳积分,抵扣新机采购款,该模式上线 3 个月带动滤芯回收率从 35% 升至 82%,设备复购率提升 25%。
当前,行业竞争已从终端适配转向 “生产端定制能力 + 跨标准兼容性 + 全周期减碳水平” 的综合比拼,深度绑定 SAF 产业链的企业将抢占发展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