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与能源清洁化浪潮推动下,
天然气过滤器行业正从单一设备制造向“绿色研发-低碳生产-循环应用”全链条升级。2025年1-10月,国内绿色过滤器相关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58%,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研发聚焦低碳 绿色技术成核心竞争力
环保政策倒逼技术迭代,可降解材料与节能设计成为研发热点。上海化工研究院联合企业开发的聚乳酸基滤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率达90%,已应用于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相关产品溢价达25%仍供不应求。节能型过滤器同步崛起,中化环境的低阻力过滤系统可降低管网能耗12%,在雄安新区燃气工程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碳足迹管理纳入产品标准。已有18家头部企业完成过滤器碳足迹核算,江苏某企业的低碳过滤器通过欧盟“绿色产品认证”,出口欧洲时关税降低10%,2025年出口量同比提升40%。
产业链协同 构建高效供应体系
上游原材料企业与设备厂商深度绑定。太原钢铁为过滤设备企业定制耐蚀不锈钢板材,将材料损耗率从8%降至3%;浙江密封件企业开发的环保密封胶,使过滤器密封寿命延长至10年。这种协同模式让产业链成本下降15%,交付周期缩短20%。
第三方服务平台崛起加速资源整合。“燃气过滤产业网”上线一年,已聚集200余家企业,实现原材料采购、技术共享、二手设备回收等功能,平台促成的设备回收再利用交易达3.2亿元,助力行业循环经济发展。
新兴市场爆发 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分布式能源项目带动小型过滤器需求。2025年国内分布式能源项目新增800余个,配套的小型高效过滤器市场规模突破12亿元,浙江某企业的户用过滤器凭借体积小、易安装的优势,占据全国40%的市场份额。
国际合作开辟新空间。中国企业参与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升级项目中,国产抗风沙过滤器以99.97%的过滤效率中标,订单额达2.8亿美元;在非洲尼日利亚,适配当地高含硫天然气的特种过滤器已完成首批交付,开启新兴市场布局。
行业协会专家指出,未来天然气过滤器行业将呈现“技术绿色化、供应协同化、市场全球化”的特征,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合作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