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安全输送需求的持续升级,推动过滤器行业从“被动过滤”向“主动防护”转型。2025年四季度数据显示,搭载智能运维系统的
天然气过滤器市场占比突破40%,较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安全监测与预警功能成为下游采购核心考量因素。
监测技术革新 筑牢安全防线
多维度传感技术的应用实现风险精准识别。西安交大联合企业研发的激光颗粒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过滤器出口天然气杂质浓度,检测精度达0.01mg/m³,在新疆克深气田应用后,管道堵塞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8%。压力、温度双参数联动监测系统同步普及,在长三角天然气管网中,此类系统使过滤器故障处置效率提升60%。
防爆技术升级适配特殊场景。针对化工园区等高风险区域,天津某企业推出隔爆型智能过滤器,通过国家Ex d IIB T6防爆认证,可在易燃易爆环境下稳定运行,目前已在宁波化工园区完成500余套安装,设备故障率较传统产品下降82%。
运维模式变革 降本增效凸显
远程运维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国家管网集团搭建的“智慧过滤运维云平台”,已接入全国2.3万套过滤器设备,运维人员通过手机端即可完成参数调优、故障诊断,使西部偏远地区管道过滤器的维护成本降低45%,平均运维周期从15天缩短至3天。
预测性维护替代传统巡检。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性维护系统,在广州LNG接收站试点后,成功提前预警12次滤芯堵塞风险,避免非计划停机损失超千万元。目前该模式在沿海LNG接收站的普及率已达55%,预计2026年将覆盖全国主要接收站。
标准完善与需求升级双轮驱动
新修订的《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安全技术规程》明确要求,2027年前城市燃气主干管网过滤器需全部配备智能监测装置,这将释放超15亿元的升级需求。地方层面,广东、山东等燃气消费大省已出台补贴政策,对加装智能系统的企业给予单套2000元补贴。
下游需求分层推动产品细化。民用领域,具备自动报警功能的家用过滤器销量同比增长70%;工业领域,可定制化的高压过滤器在钢铁、陶瓷行业的应用率提升至62%。行业专家表示,安全与智能将成为天然气过滤器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落地能力强的企业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